大渡河战役:真实还是虚幻

为什么张戎说大渡河战役不是事实?
在章立凡对张戎《毛:不为人知的故事》一书的批评文章《历史不是小说家言》中,章立凡用来批评张戎,说张戎杜撰事实弄虚作假的理由之一,就是张戎说大渡河之战根本没有发生。
当然,仅仅这么一句话,是很容易让我们对张戎其人其书产生怀疑的。毕竟从小到大,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宣传,无一说明大渡河战役之惨烈。若它不存在,就相当于从我们的大脑中挖掉了一块记忆和情感。
可想而知,对张戎的批评,那是不会少的。
问题在于,我们拿什么来批评张戎?
我不认为章立凡的《历史不是小说家言》是一篇好的批评文章,部分原因在于,章此文,并没有说明,张戎评什么做出这样的结论,她的证据在哪里,她的论证过程有哪些问题存在。章立凡仅仅罗列了其他一些人的评论,并进而断言此书是“哗众取宠”,是“习作”,作者本人没有“学术背景”,还不够成为“学者”。
章立凡说“历史研究要凭证据说话,历史事件和人物的“翻案文章”更是高风险课题,在价值中立的前提下,任何严肃的学者都不会在缺乏第一手证据的前提下妄作结论,至于访谈、回忆录之类的史料,一般也只能作为旁证。”可是,对张戎的批评,不知道章立凡所说的“证据”在哪里?据称章立凡是看过英文版原著的,不知道原著中讲大渡河战役的一节,提到了哪些证据,哪些可靠,哪些有问题?为什么不能从这些事实性的资料入手批评,而偏偏要借助于口号似的标语?
章立凡说张戎此书的作者没有“学术背景”,还不够成为“学者”。我想,如果英国约克大学的博士没有“学术背景”,如果张戎的丈夫,曾为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的一位历史学家,还没有“学术背景”,那要什么样的资格,才能有“学术背景”?
至于张戎的书中,有些超出我们常识的陈述,真假如何,还需要用证据来检验,不是喊口号就可以解决的。
比如大渡河战役。张戎在其书中152-154页中提到了这样一些:
1,大渡河及泸定桥的自然地理情况;
2,泸定桥建于18世纪,连接成都和拉萨。此桥长101米,3米多宽,共有13道铁索,其中9道在底,每道铁索间距一英尺。上覆木板。
3,埃德加斯洛关于大渡河战役的描述,战斗如何惨烈,等等,引用了原文。
4,1935年5月29日,红军过桥之日,当地没有国民党驻军。中共说此桥由li Quanshan的部队守卫,但电报表明,当时这支部队在另一个地方,Hualinping。泸定此前有另一支国民党部队,但在红军来临前刚好撤走,据称是为了保护康定。这个事实,由当地政府首脑6月3日的一份报告表明。国民党之间的无数电文往来(communication)中,并没有提到在泸定桥或泸定镇的任何战斗,但提到了在红军过桥前后的一些小小伏击(skirmish)。
5,当地一位老妇的回忆,采访时(1997)年已经93岁,说当时她家就在桥的右边,只听到偶尔几声炮响。老妇人还回忆说,红军还借了她家的门板,以及其他人家的,甚至棺材板,去覆盖在铁索桥上。
6,铁索桥,除了后来拍电影,从来没有过只有铁索没有木板的时候。
7,1983年泸定桥纪念馆的馆长明确说道,铁索桥从来没有遭过火,但泸定镇遭过火。这和故事中红军过桥,有些出入。
8,最强有力的证据是,22勇士没有一个伤亡,哪怕据说在桥上受到猛烈攻击。在6月2日的庆功会上,这22人个个出现,没有大碍。
9,22勇士过桥后,之后过桥的人,没有一个伤亡。这里引用了周恩来保镖的回忆,说道只有一匹马落水,杨成武向周恩来汇报没有人员死亡。同时,脚注里说道,1946年彭德怀在接受英国人采访的时候,关于大渡河战役,没有说道任何的战斗,或桥上有火,只说记得有人落水。张戎说道,可能有2-3人落水而亡,但这可能是在修补泸定桥之时原有的木板突然脱落而引起,如朱德夫人和上文所说93岁的当地老妇所云。
10,张戎还提到,另一处垮越大渡河的地方,安顺场,据说战斗更为惨烈,但没有任何的人员伤亡。

如果这些叙述成立,大渡河战役自然很可能并不存在。如果这些叙述证明为虚构,那自然要对张戎的学术道德提出严厉谴责。可是,张戎自己说的很清楚,最有力的证据,是22勇士没有一个伤亡。这应该还是很方便从国内查到资料的吧?访谈和回忆录只能作为佐证,这个你知我知谁都知道,拿这点来作为攻击的要害,岂不有些捕风捉影?

2 Responses to “大渡河战役:真实还是虚幻”

  1. Albert Says:

    从飞夺泸定桥说中国文化因着章立凡先生评价张戎作品的一篇文章,近日来我对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作了一番小小的考证。资料有限,多数都是从网上找来,真假不知,但却相当好玩。好玩在哪里呢?第
    一:到底有多少勇士?22勇士到底是哪些人?敢死队的人数是22人,这大约是所有版本的故事都一致的。但有人说是22勇士,有人说18勇士,还有人说17
    勇士。这是因为,有人说在战斗中牺牲了3位勇士,或者4位勇士,或者5位勇士,或者一个勇士都没有牺牲。说起人名,若干版本的故事中最为详细的一个记录的
    名单有:二连连长廖大珠、政治指导员王海云、支部书记刘金山、四班副班长刘梓华。其他版本的故事,在22勇士中提到人名的,只有二连连长廖大珠等“共产党
    员和积极分子”。乖乖,不就22个人名?如果张戎的说法正确,这22人还在3天后的庆功会上都露了面的,或者,17个或者18个或者19个英雄都毫发无
    伤,都在庆功会上露面的,难道这都会点错人数?要按这样的方式,纽约世贸大厦死亡人数就会是“某某公司董事长,某某公司总裁等二千余人”,而不是写在遗址
    工地上的一个一个的人名(http://www.solcomhouse.com/Worldtradecenter.htm)。第
    二:大渡河这么险,敌人这么凶恶,火力这么猛,为什么红军就没有多少伤亡呢?这是一位老师的教案上记录的,一个学生的问题。老师怎么回答?这么写,才能表
    明敌人的凶恶,红军的英勇,等等等等。怪不得,说唐说岳呼家将杨家将等等的传奇中,敌人都是五大三粗面貌凶恶杀人如麻,却都被我中华英雄轻轻拿下——非如
    此不足以表明我们中华英雄之神奇。所以,日军有时是愚蠢如猪的,有时是凶残似狼的,有时又是狡猾狡猾的——对我八路军作战就是其笨如猪,对我老百姓就是其
    凶似狼,对国军作战就是狡猾狡猾的。所以,林/彪一时是毛主席接班人,对毛主席最最最忠心,一会又是恶迹斑斑,脑生反骨。第三:到底谁个
    更权威?共青团中央,军事博物馆,解放军报,四川和西藏的官方网站,电视连续剧,到底让我们相信哪个?都说历史应该是真实的,可让我去相信那个版本的真
    实?也许每个都想成为权威,可是不标新立异,似乎就不够权威。于是,要成为更权威的权威,就得要把原来的权威给否定。就像历次改朝换代,都要换历法,服
    色,京城……无非是把一月叫做二月,二月叫做一月,还是把黑色换成红色,红色换成白色,而已而已。估计这几个单位之间,如果要来一场辩论,到底飞夺泸定桥
    牺牲了多少勇士,也不会有结果……级别都差不多啊。最后还是要哪位老将出马和稀泥。第四:勇士的故事,如何流传下去?要写进课文,千古传
    颂。细节是从来不顾的,中心思想是一定要记熟的。需要学生从小牢记的,就是红军如何英勇,国军如何凶残,却从来不提,国军也是中国人。提到这里,我突然想
    起来,好像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中,还就没多少讲到日本侵略军的凶残的——我猜测,可能的原因之一,是日本人的名字长了些,不便于学生记忆。等等等等。如果有时间,从这个现象,可以生发出好大一篇文章来呢。

  2. zhang Says:

    http://www.cuhk.edu.hk/ics/21c/

Leave a comment